胃酸缺乏,即胃酸过少。我们知道,胃酸存在我们的胃液中,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和杀灭食物中的细菌(病毒)。如果胃酸缺乏,相应这两方面作用自然会减弱,引发身体问题和疾病。大多数情况下,胃酸缺乏,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,容易造成慢性胃炎。
胃酸缺乏的主要原因
胃酸缺乏是怎么回事呢?武汉国医堂医院的胃病专家介绍到:
1、急性胃炎的遗患
急性胃炎,大多与饮食不当,误食有关,大量细菌、病毒等引起胃粘膜急性炎症。如果急性胃炎治疗不当,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,均可形成慢性胃炎。
2、刺激性食物和药物
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,如浓茶、烈酒、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,或食时不充分咀嚼,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、或过度吸烟,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粘膜所致。
3、十二指肠液的反流
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,常引起胆汁反流,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。
4、免疫因素
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
5、感染因素
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。幽门螺旋杆菌会在胃粘膜大量滋生,引起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等。
6、情绪因素
精神压力过大,紧张、焦虑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刺激脑垂体,引起胃酸分泌异常。

胃酸缺乏是怎么回事?
胃酸缺乏的症状表现
胃酸缺乏,主要表现出一些列的消化不良症状:最常见的症状是是吃饭后打嗝,上腹部疼痛、胃胀气,消化不良,肠胃蠕动慢,早饱(刚吃就感觉饱了)。
胃酸缺乏,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,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、纳差、消化不良。胃酸过少的主要的症状是胃消化不良、打嗝及胸口烧痛等。胃液中胃酸浓度低,可能是恶性贫血、热带性脂肪下痢、慢性胃炎引起。当有这两种情况时都要接受胃液检查。因胃酸不足,还会产生消化不良及下痢。一般单凭症状不能明确诊断,需要胃镜检查才能确诊。在治疗上,通常胃酸过少,会以保护胃粘膜为主来治疗。
以上就是胃酸缺乏的病因和症状。正常人胃酸维持在一定水平,胃酸缺乏很容易引起胃病,一定要尽早治疗,避免耽误导致病情恶化。